请登陆后台添加(banner)标题

新闻中心

智能家居的设计有原则吗?

* 来源 : 嗨十年 * 作者 : 智能家居十年 * 发表时间 : 2018-11-29 * 浏览 : 25

 

从维修案例说起。


一个使用了半年的客户,电话要求维修,发现的问题是插座不能正常供电。问清情况后发现:这个插座是落地灯的专用插座,它被连接到了智能系统的调光模块上。由于该区域没有其它辅助光源,这个落地灯就被作为“电视场景”里的辅助光源,因此需要具有调光功能,以符合看电视的低亮度要求。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,还在这个插座上特别标明“落地灯专用”。但依然被不知情的保姆插上了吸尘器,结果就是报修。


在第二次保修时,与客户沟通后,放弃了落地灯的调光功能,恢复了落地灯的单独控制和插座的原始功能。


 


可视对讲,几乎已经成为别墅住宅的基本功能。而在智能家居的设计中,常常被要求在对讲室内机的屏幕上加入智能系统的控制元素,甚至不惜更换整套对讲系统,放弃与小区的出入管理联动。我个人对于此功能是反对的,起码是不推荐的。原因就在于,站在墙边的操作,必须简单再简单,简单到一键完成为最佳。如果需要菜单式的操作(如同手机一样),应该坐稳了或躺下了再操作,才更符合人性化的要求。


但是一方面,或许是客户参观的样板间太多,被墙面的一块高大上的大屏“洗脑”了,另一方面,对讲产品厂家也在开发商的“要求”下,在其高端产品中加入“智能”。因此,在可视对讲的屏幕中,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已经被客户一定程度上认可了,或许是为了炫耀吧,至于用与不用另当别论。


此类产品着实不敢恭维,起码在稳定性上不如已经规模化生产并使用多年的常规产品。误操作更是在所难免,尤其是使用者大多是经常被更换的保姆。提出维修要求的频次之高及此类原因造成的售后服务困扰,已经不得不让人“头疼”了。但追问其智能控制的功能是否真的有用,回答经常是:没用过或不会用。


 


由此,让我们不得不反思,智能家居到底应该怎么做才真的智能!产品暂且放到一边,作为集成商,我们该从反省自己的设计开始。


在《设计心理学》中,唐纳德·诺曼说:在人和设计之间,人是不会错的,错的只有设计。并提出了四项设计标准,分别是:示能、约束、映射和反馈。那么我们的设计是否符合人性化标准呢?不妨依照唐纳德·诺曼提出的标准来自问一下。在应用了我们设计的智能家居之后,客户的操作需要“说明书”吗?客户会产生误操作吗?我们的设计符合约定俗成的大众操作习惯吗?操作的结果有及时的反馈吗?


在操作层面上,智能家居的设计目标就是简单。因此,不用学不用记拿起来就会用,不存在误操作的可能,人机介面不违背操作人的惯性逻辑,只要操作了,就会提示正确与否——这才是靠谱的设计。


 


回看上面两个案例,我们的设计不但没有遵从这些设计原则,而且几乎背道而驰了。为了光的舒适体验,放弃了插座原有的作用;为了炫耀,为了增加可能会需要的操作途径,而产生了操作困扰。这样看来,为了“看起来的智能”而放弃原有的基本功能,虽然能给生活带来些许视觉上的“舒适”和“简单”,同时也会造成了本不该有的“麻烦”,其实是反智能的。


因此,我们不能因为智能而智能,不能因为“先进的功能”而放弃基本的功能,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便利给另一些人的制造麻烦,更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,给未来挖坑。即使再智能,放弃使用已经认定的不稳定产品也是设计原则之一。设计本身就是一项“繁重”的脑力劳动,用左顾右盼、瞻前顾后、体贴入微这几个词来形容绝不过分。然而,既然选择了“集成设计”这个职业,就应该把繁琐留给自己的设计过程,把简单送给客户的使用过程。但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定制,恐怕客户不易感受得到,反而出现问题后的快速服务环节,更容易得到赞扬。这或许也是我们收不到设计费的原因之一吧!


 


总之,智能家居的集成是应用技术,可能失败,可能被失败。只有从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,才能提高能力和水平,否则,无论产品再先进,客户再需要,连接的设计都可能非定制,都可能反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