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登陆后台添加(banner)标题

新闻中心

组成智能家居的“等腰三角形”

* 来源: 九把叉 * 作者: 九把言 * 发表时间: 2019-01-15 9:25:35 * 浏览: 189
 九把叉


如果你随便在大街上逢人便问:“什么是智能家居?”,估计你问了一大圈之后,一定会得到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回答,简直就是“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”。智能家居成了一个随处可见,但是几乎没有人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概念。究竟是为什么呢?

我觉得问题就出在“智能”这两个字上。

仔细琢磨一下,“智能”这个词,带有强烈的对比意向,也就是说,“智能”不是一个绝对值,而是一个相对值,是跟某一个不够智能的对象相比之后得出的结果。那么,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,智能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

从手机的发展历程,我们就很明显的可以看出这个规律。现在的手机,被称为所谓“智能手机”,是相比于十年前的那些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手机来说的,比如诺基亚3310。可是,想当年,诺基亚3310们也曾经觉得自己很“智能”,那是因为它们是跟那些跟砖头一样的大哥大相比的结果。而对于只能在家里连着一条电话线使用的固定电话,大哥大们也曾经觉得自己很智能。

所以你看,一旦某个概念沾上“智能”两个字,就会变得模糊起来,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在用什么时候的标准来衡量。比如这两年另外一个流行的大词“人工智能”也是如此,以至于很多人宁愿不谈人工智能,而改为谈论“机器学习”,以便显得更加具体一点。

因此,”智能“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而且是动态的,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。

因此,或许我们永远都等不到智能家居“爆发”的那一天,因为一旦某个应用被市场广泛接纳成为家居标配,那么它在人们眼里也就不再显得“智能”,不再属于“智能家居”范畴了。

也许将来某个时候,现在被称为“智能家居系统”的东西,统统退回原形,被称为“XXX总线家居系统”,至于说这个“XXX总线家居系统”是否智能呢?未必。那要看系统具体实现的功能在当时是否处于技术的前沿了。

既然智能家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,那么它有没有一个有迹可循的发展轨道呢?我觉得,目前智能家居的发展大致上有三条轨道:环境管理、空间管理、以及服务。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,彼此联系,我称之为组成智能家居的“等腰三角形”。

 


1.环境管理

 

环境管理就是对家里的光线、温度、湿度、空气质量、声音等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,它的目标是控制起来要方便,控制的结果是要舒适。因此,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追求方便性。比如为了能在被窝里,沙发上都能对家里的灯光、空调进行控制,从床头的双控开关,到手持遥控器,再到手机里的APP和智能音箱;为了能用最少的动作实现自己想要的环境,从排成排的一对一面板开关,到总线系统的预设场景,再到一体化多功能控制面板;为了能让环境自动的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变化,从简单的定时器,到总线系统中各种人体、光线、空气质量等等感应器,自动检测着环境数据并给出自动控制的指令,再到根据用户大数据进行算法分析进行系统自动调节。所有这些,都是人类为了能够“偷懒”,想出的各种方法,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进步,力图用最少的能量消耗实现自己想要的一种舒适感

请注意,舒适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个人体验,每个人获得舒适感的方法是不同的。对于一个喜欢说话,跟人交流的人来说,也许对着智能音箱说一句“请开灯”是一种愉悦和舒适。但是对于一个在公司开了一天会,回到家一句话都不想说的人,可能用手机APP甚至拍一下墙上的开关来开灯,更会感觉到放松和舒适。

有人可能会说,我既不想说话,也不想动手,我觉得当我走进家门,灯光自动开起来才是最舒适的。这个想法我是赞同的,不过在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,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,那就是完全的自动化控制,会让人失去控制感,这对用户获得舒适感是不利的。

举个例子,当你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,比如一个神秘的城堡,当你走进其中一个房间的时候,里面的灯光自动就亮起来了,你会感到舒适吗?不会。因为你不知道这灯光为什么会亮,你对它没有控制感。而假如这个城堡就是你家,你走进衣帽间,灯光自动亮起来,你会感到舒适,对不对?因为你知道因为衣帽间里面有感应器,灯光是因为感应器感应到你而被打开的。虽然你没有做任何控制的动作,但是你对它有控制感,于是你才会有舒适感

所以,在系统逐渐实现自动化控制的过程中,如何留给用户足够的控制感,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。

熟悉+意外=惊喜,完全的意外,那就是惊悚了。

2.空间管理


 


除了环境管理,家居里还有对空间管理的需求。所谓空间管理,就是空间的变化进行控制和管理。安防和门禁就属于这一范畴。比如对于一扇门,我们平时需要它是关闭的,而在有访客到来,或者自己回到家的时候,我们需要它是打开的,这扇门所在的空间就发生了变化。

然而家居里的空间管理还可以远不止于此。

我们的家里有客厅、卧室、厨房、餐厅、洗手间,这些区域似乎理所当然的在那里,但是其实很多区域利用率都不是很高。至少在某一个时刻,你只能在某一个区域待着,其他区域就都处于“空闲”状态。

而且人们对家居里的区域需求是变化的。比如在买房的时候,你是否曾经为其中一个房间要当书房,还是客房而苦恼?你是否曾经为了到底是买一个超大客厅,还是多一个房间的户型而纠结?也许你会说,我有钱,我买个大别墅,带地下室的那种,总不会有这些烦恼了吧?那你的地下室是做了影视厅还是健身房还是红酒储藏室呢?有游泳池吗?

所以,一个房子无论多大,都是有限的。空间管理考虑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,通过控制,形成变化,来满足你在某一个特定时刻的特定需求。

其实这种空间管理的需求和解决方案早已有之,比如古时候的屏风,是可移动的,随时可以收起来,这样可以把两个空间变成一个空间;比如可折叠的沙发床,是可以把客厅变成卧室的一种形式。还是那句话,这些东西今天看来平凡无奇,在它刚刚出现的时候,一定属于一种“智能”。

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对家居空间管理的解决方案,可以通过对家具的电动控制,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方便的移动,从而使家居内部空间发生变化,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下对空间的不同需求。

 

在空间发生变化时,对环境的需求也会随之有所改变。在一个智能家居系统中,应该同时具备对这两方面的管理能力。

我认为,环境管理和空间管理也就构成了“智能家居系统三角形”中的“两条腰”。

3.服务

 


有了上述两个方面,智能家居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维度,把这两个方面更为有机的连接起来,并与家居外界联系起来,那就是服务。在组成智能家居系统的三角形中,环境和空间管理属于“基础建设”,而服务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,并让前两者更加充满生命力的重要一环。

服务主要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。所谓对内,就是家居内部的需求服务。比如利用传感器采集主人的各项身体状况指数,并依次制定健康食谱;比如根据天气状况给主人今天的衣着提供建议等等。所谓对外,就是需要引进外部因素来对家居进行服务的内容。比如家中发生煤气报警的时候自动呼叫管理中心;比如根据冰箱里的蛋奶储备自动产生订单需求等等。

在未来,服务的想象空间是非常巨大的。一方面是由于环境管理与空间管理两个基础系统的日益完善,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老龄化的趋势,需要服务的人群会越来越大,需要服务的种类也会越来越多。各种提供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将会通过网络连接进来,成为构成智能家居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
回到未来


 


人类对家居的需求其实一直都在那里,只不过是随着技术的发展,其满足的方式发生变化而已。想象几百万年前,人类的祖先从原野进入山洞,把山洞作为自己的“家”的时候,他们大概会先点起一堆火,这就是最初的“照明”以及“地暖”;他们会用一些茅草或者一块巨石堵住洞口,建立“门禁”系统;随着人口的增多,空间需求被挖掘出来,山洞里有些区域变成“卧室”,有些区域成为“客厅”。再随着技术的发展,人们开始自己建造房屋,打造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空间,服务的需求开始被激发。富裕的人家里面出现了各种仆人,他们各司其职,有管家,有清洁工,有厨师,还有端茶倒水的小童等等。到了现代社会,人人平等,仆人的角色不复存在,但是需求仍在,科技逐渐开始满足这部分需求,通过所谓的“智能”系统和背后的服务。

因此,无论未来家居如何发展和变化,都是通过最先进的技术来满足人类那些已经被满足过的需求,只不过新的满足方式将更加高效,更加“智能”。